我叫张岩,来自江苏徐州。三年前因身染重病,求医吃药一年多,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毎旷愈下,最终疼痛难忍。因生于彭祖之乡,对于中国传统医术气功等耳闻目染,索性死马当活马医,通过网络找寻治病气功帖子,最终找到一本五步练功法气功打坐练习。打坐初期,杂念如涌泉般接二连三扰乱身心,病痛异常难忍。直至一个月左右,用意守丹田的方式排除杂念;用行气调节自身,病痛明显减轻,确切的说病痛已经变的很微弱了。看到身体有恢复健康的希望,欣喜之余更坚定了传统医术文化的精深与神奇,便坚持每天早、中、晚各打坐一次。四个月后,病痛奇迹般消失了。痛疼虽然消失了,但感觉身体并没有完全康复。而且功法也停留在第二层,考虑到气功奥妙玄机,没有高人指点,独自一人不敢继续贸然习练。(*注:不建议自学气功打坐。)
后来改为习练陈氏太极拳,调理身心。后因参加比赛而忘我的演练,给自身带来相当大的伤害。因演练不得其法,后渐悟太极需慢慢习练调养,结合打坐,终有小获。陈氏太极拳的特点为时快时慢、阴阳开合;一动全身皆动,节节贯穿。初学者如若慢不下来,多半用的是粗劲,也就是僵力。其要点在于腰力、螺旋力。只有慢慢的让周身放松、圆滑的程度需以腰为主,这样练习才能达到调养身心的作用。当然长期站桩亦可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这些均为练习螺旋力的基础。而养生之道,仍不得其法。
后又因家事搁置锻炼半载有余,体停不易。经多方打听对比,来到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研习。希望接触最基本最传统的锻炼方法和养生之道。基于此目的,最终选择学习武当三丰太极十三式和武当太乙五行拳。在每天的习练过程中,受益匪浅,发现太极十三式的养生功效远大于我所了解和期望。其要求的身正轴转、虚灵劲顶、上下拉扯、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血合、神形相随等,体会周全方明白感受“慢”字的养生之理。
太极十三式主要是练习下盘和整体的协调能力,其要点为:动中求静,神闲意得、上提下沉、清上浊下。每个动作需结合自身耐心理解调整。先做到形——再由形引气——慢韵而达到意——再韵意而达意行。师父讲:最重要的就是每个动作中间的变化、不倾不斜,步伐稳健;不跪膝、不别膝,中间全看脚步随身体节奏的变化。
初学太极可能心静不下来,很多人越练越快,这种情况就是心神不安导致的。袁师父说过:心不能静,心牵动神,神不能安稳,则不达养生之功用。练习太极就是去学会如何安心、养神,是一个学习调节自我的过程,亦是学会改变自我、学会做人的修行。
武当太乙五行拳是我学的第二套拳法,主以活动关节、锻炼韧劲为主。走式扭转关节,对关节可以达到很好的锻炼。韧劲不好练习此拳法长劲会很快。但是相对于太极来说比较难练一些。可以作为辅助拳法演练身心。
2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来之前的很多疑问,都已经得到解答。经过师父的指点,改正了武术中长期形成的坏习惯,练太极不再用拙劲、也不盲目发力了。尤记师父言:要“藏”,不要外露,否则不能达到真正的养生之用。
两个月的行程即将结束,想到在这里结识的兄弟姐妹;想到与肖教练平日练习打坐;想到与大家畅谈武功打法、练气、站桩的方法,都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深。三言两语难以其表,此次武当之行,受益颇多,对于我今后的道路也有一定影响,使自己未来的方向也明确许多,总之,不虚此行,若有机会,武当,我一定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