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气,
亦名食气,
或以代谷,
或以健身。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有继无民,继无民任姓,无骨子,食气、鱼。”
清·郝懿行《山海经笺疏》说:“食气,鱼者,此人食气兼食鱼也。”
《大戴礼·易本命篇》说:“食气者神明而寿。”
《楚辞·远游》:“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食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屈原这篇赋辞全文意境高深,内涵丰富,仅就服气而论,已提出服六气之说。以上所说六气,皆以一年为言。
《庄子》李注:“平量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天玄,地黄为六气。”此以一日为言。
《黄庭内景经》:“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哪从返老却还婴?三魂忽忽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宁。”此言服气,辟谷可以生智慧,通神明,长生不死。但此及服气辟谷一家之言,或为专修者所需,常人则于饮食营养仍当多加留意的。按道家除三尸虫之法甚多,除服气,辟谷外,尚有存思,药物,符咒等法。道家论服气,辟谷之专著为《太清中黄真经》,载《道藏》尽字号上
《云笈七签》第十三卷,题九仙君撰,中黄真人注。此经又名《胎藏论》。按此经所说服气,辟谷之方法是:
令取春三月,净理一室,设几案,建以厚暖床席,案上常焚名香。至夜半一炁初生之时,乃静心神,当叩齿三十六通,以两手握固,仰卧瞑目。侯常喘息出时(呼气时),合口鼓满,依法咽之,入腹当觉作声,以饱为度,饥则更咽。但当坦然服之,无所畏惧。炁入之后,如觉口干,则服三两啜胡麻汤。此物能养炁润肠,其汤法取上好巨胜(即胡麻)三大升,去皮,九蒸九曝。又取上好茯苓三两,细研为末,先下巨胜末煎三两沸,次下茯苓末,又煎数沸,即入少许稣蜜。遇渴时饮一两盏佳。不惟止渴,兼能止思食之念。或服四时枸杞汤,时饮一两盏亦善。其咽炁自然得通畅,但觉腹中安和,咽炁自当流滑,即一切汤水自然不要吃,渐通妙理,但能服气攻盘于腹,肠粪自尽。如入汤水,直至脐下。初服炁者,如觉小便黄赤勿怪也,心胸燥闷,亦无为惧,但心定不移,自达妙理。若不绝汤水,虽腹肠中滓尽,终不得洞晓是非。若欲绝水谷,只在自看任持,亦不量时限远近,亦有一月或五十日,亦有一百日。但绝其汤水者,三丹田自然相次停满。
《太清中黄真经》认为服气,辟谷不但可使人健康无病,甚至可以通真达灵,长生成仙。
《太清中黄真经》认为服气,辟谷不但可使人健康无病,甚至可以通真达灵,长生成仙。《抱朴子·内篇·杂应》列举了多种服炁辟谷方法:
或食十二时气,从夜半开始,从九九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止。或春向东方食岁星青气,使入肝;夏服荧惑赤气,使入心;四季之月(即每季之末月,后十八天)食镇星黄气,使入脾;秋食太白白气,使入肺;冬服辰星黑气,使入肾。又中岳道士郄元节食六戊之精,亦大有效。假令甲子之旬,有戊辰之精,则竟其旬十日,常向辰地而吞气,到后甲复向其旬之戊也。甘始法,召六甲六丁玉女,各有名字,因以祝水而饮之。亦可令牛马皆不饥也。或思脾中神名,名黄裳子,但合口食内气,此皆有真效也。
按《太上胎息气经》记有:“从半夜子时服九九八十一”以后依时递减其数之法。又《服气精义论》载服六戊气法:
令且先从甲子旬起,向辰地,舌料上下齿,取津液,周旋三至而一咽止,次向寅,次向子,次向戊,次向申,次向午。又法:起甲子日匝一旬,恒向戊辰咽气。甲戌日则向戊演,余旬依为之。此六戊法亦是一家之义,以戊气入于脾为令廪之本故也。此真不饥,若通益诸体,则不逮余法矣。按道家之服气辟谷,不等于绝食,亦不等于动物冬眠。绝食者,毫无“收入”。冬眠者只有“支出”。服气辟谷者,虽不食精质有形之物,却在食精微无形之气。亦不处于冬眠状态。故服气辟谷者,乃以气代谷。服气后,当以精神体力转佳,不觉饥饿,不思饮食为准,而非勉强忍饥不食,如饥肠辘辘,头晕心慌,四肢无力,仍强忍不食,则属绝食,非服气辟谷。绝食则有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至于印度瑜伽功者之短期断食,意在清滌肠胃。身体健康者,如断三五日,亦堪忍受;至断数十天者,则须有相当功力及明师指导,不能贸然自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