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归纳分析太极拳运动干预在风湿免疫疾病及其并发症中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为此类常见慢性病的辅助治疗和太极拳在临床医学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提供理论参考,木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对国内外的现有文献进行了综述研究。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作为一种安全、接受度高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症状的管理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并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身体功能、情绪反应和睡眠质量等;太极拳干预对于心血管系统和骨流失的研究也提示,太极拳运动可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心血管事件及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辅助治疗和预防。太极拳的临床干预效果初步得到证实,但当前研究存在缺少定量化设计和机制探讨、干预周期较短、药物影响因素不明确等问题。未来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从功能改善深入到机制研究。
作为中国占老的养生武术运动,太极拳运动方式独特,以腹式呼吸结合意识引导,动作柔和舒缓,强调身心一体,对于慢性病的运动干预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现有研究证明,无论对于东方人种或西方人种,太极拳运动安全易行,有助于减少压力[}t},提高机体免疫力[fz,sl,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增加卜肢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灵活性[fal,促进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缓解疼痛[5],并有益于心血管系统的功能[}},7} 近几十年来,虽然药物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 , RA、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 ,AS)、纤维肌痛综合征(Fihromyalgia syndrome ,FMS)、系统性}I一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 SLE )等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仍未完全明确,尚无法根治,患者长期依赖激素类药物,遭受关节疼痛、身体活动限制、肌肉力量卜降和耐力不足等问题困扰。同时,控制此类疾病的并发症,如心肺功能(Cardio respiratory Function,CF)减退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等,在临床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A,9]
随着“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逐步被西方主流医学认可,太极拳的临床辅助治疗功能也逐渐被认识,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太极拳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作用的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短期及长期的练习均能给催患各种慢性疾病的患者带来益处。木文将归纳分析当前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多元治疗提供新思路,为太极拳在医学领域运用的未来趋势提供理论参考。
太极拳干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 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常伴有晨僵。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黔形成,并出现关节的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木病以女性多发,男女患病比例为1:3,全球的RA发病率为0.2%~5.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大陆地区的患病率约为0.2%~0.4%
从现有研究结果看,尽管支持太极拳应用在RA病情控制的证据有限_但太极拳可能是一种安全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减轻关节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RA患者身体功能如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耐力等,改善疾病相关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如在改善睡眠和情绪障碍,减少心理压力,提升信心以及缓解自觉疲劳等方而都有显著效果,太极拳运动不会加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并且能改善RA患者的卜肢活动范围,尤其是对于跺关节活动度的保持和改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Kirsteins等分别对47例和2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2组非随机的、为期10周的太极拳培训试验,评估指标
包括疾病活动指数(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度)、步行50英尺的时间、握力和书写功能评价,及关节症状加重的测量。结果未观察到有明显加重的关节症状。研究认为太极拳练习对于RA患者是安全的,可以看作是一个适当的额外负重运动,具有刺激骨增长和增强结缔组织的潜在优势.从而有助于增加关节反应力和肌肉力量,防治关节僵硬、萎缩及骨质疏松。Han等}t3〕的一个回顾性研究显示,太极拳练习对改善RA患者的日常活动、跟健与肿胀关节的活动性以及患者整体评级等方而无显著效果,然而可以显著改善跺关节活动范围。
运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研究太极拳练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干预作用,他们招募了15例患类风湿性关节炎(13名女性,年龄33~70岁)患者,进行每周2次、为期12周的太极拳练习,分别于练习前、练习12周和12周后的随访中予以
评估,方法包括疾病活动情况、自我健康状况报告、身体活动能力测试(走8字舞步、平衡站立时间测试、肩关节活动范围)。定性数据取自干预结束后的集体访谈,用录音和文字详细记录,调查太极拳练习对RA患者的重要性。结果显示太极拳练习者在停止干预及随后的12周追踪中,下肢肌肉力量均有显著提高。
Uhli}等〔to〕的研究还表明,太极拳对RA影响的益处,不是针对疾病木身,而是相关的健康状况。患者在练习过程及日常活动中,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平衡能力增强,疼痛减少,其它主观经验包括压力减少、身体觉知力增强、信心提升。Lcc等[l5]对31例RA患者进行了太极拳训练与常规护理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为期6个月的太极拳训练显著改善
了RA患者的情绪和睡眠障碍。另一项研究显示〔m每周 50分钟、为期12周的太极拳训练虽然对于RA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fe , ADL)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在减少卜肢关节疼痛、改善自觉疲劳程度以及增强平衡能力方而比常规护理效果显著。
wang的研究叫表明,太极拳对I级和且级功能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是安全、有益的。功能I级或II级、疾病平均持续时间4.5年的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太极拳组或控制对照组,实验者每次60分钟、每周2次练习、为期12周,患者维持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基木护理不变,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改善标准的反应标准、功能、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抑郁指数作为评估手段。在第12周,50%的太极拳练习者ACR标准反应提高了20%,而对照组没有变化。而且太极拳组在多方而有非常显著地改善:残疾指数P=0.01, SF-36生活指数、沮丧指数P=0.003。类似的改善趋势也体现在疾
病预后、身体机能,以及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方而。研究期间没有不良事件发生,也没有患者退出研究。
但目前而言,太极拳对于RA的功效尚未得到一致肯定。Hall等mo对太极拳在改善RA患者慢性肌肉骨骼疼痛、致残、物理功能、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RQOL)等方而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认为当前低质量的文献居多,太极拳对于疼痛和功能障碍的RA患者积极影响很少,肌肉骨骼的受益形式和程度尚不清楚。在 Uhli}等[lA]更早的一个预实验中,15例40至70岁女性RA患者,经过8周的太极拳训练,自我健康状况报告没有明显改善或恶化,同样在功能测定(肌肉力量、灵活性、平衡性和心脏功能)、关节指数、免疫指标和疾病活动度方而也未见变化,他们认为观察人数少和追踪时间短(不足推荐的10^'12周)是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Lf'f'等[l9〕对太极拳在诸多疾病干预中的有效性提出了批判性评价,认为某些研究的结论互相矛盾。他们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5类研究报道做了客观分析,包括太极拳在癌症、老年帕金森氏症、肌肉骨骼疼痛、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提高有氧能力、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降低血压、骨质疏松症或骨矿物质密度、且型糖尿病、心理健康、跌伤预防和改善平衡等方而的作用。结果显示相对清晰的证据是太极拳可以有效防止老年人摔倒、改善心理健康,适合老年人的普通健康问题,而太极拳对RA和癌症的治疗似乎无效。
作为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系统障碍的慢性疾病,RA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和预后。RA的治疗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采取积极的个体化原则和多元化方案,正确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等非药物治疗方式对于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太极拳干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辅助治疗中初步显示出一定作用,但仍存在争议,需要从生物力学、免疫学等角度做进一步的定量研究,进而揭示干预的机制,为太极拳成为一种可靠的RA非药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2太极拳干预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 Spondylitis , 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骸骼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AS的患病率在各国报道不一,我国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左右。木病男女之比约为2一3: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高峰为2030岁[fzo}。关于AS的病因有遗传学说、分子模拟假说、免疫应答基因假说、关节源性致病肚假说、T细胞受体库和超抗原假说等,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与遗传、感染、免疫、理化因素有关,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fz}l
AS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和发僵,控制或减轻炎症,保持良好的姿势,防止脊柱或关节变形,以及必要时矫正畸形关节,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AS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体抗炎药(NSAIDs)、柳氮磺毗咤、甲氨蝶吟、糖皮质激素,以及生物制剂TNF-。拮抗剂[fzo}但是这些治疗药物的费用高,并有一定的副作用。
运动、自然疗法等是AS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谨慎而不间断的体育锻炼,以取得和维持脊柱关节的最好位置,增强椎旁肌肉,增加肺活量,其重要性不亚于药物治疗。Smidt等}zz}研究指出,运动疗法的有效性在慢性病领域是广泛的,有研究表明运动疗法对AS也有效果,Ince等fz37通过综合锻炼发现,AS患者的脊椎活动度改善,肺活量增加,PWC
实验成绩提高。Elyan等fza}研究认为,正规的家庭体育锻炼、水中练习和对患者进行鼓励,即使对于严重的AS住院患者也有益处。Uhrin等[25]的研究显示家庭练习经济、高效、便利,两种运动形式—无人监督的体闲练习(每周至少200分钟,每大约30分钟)和针对性的背部练习(每周5大,持续6个月)均可缓解疼痛和僵硬。陈丽娟fzp等研究认为,体育疗法能够防止AS患者脊柱畸形、保持胸廓活动度,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腰背肌锻炼结合功能体操,可改善关节功能,增加脊旁肌肉张力。体育疗法适合于早期AS患者的康复治疗。近期,Dagfinrud等}Z'} ,Aytekin等[2A]从不同角度再次验证了有规律地进行家庭式的体育疗法是有效、经济、可行的,有助于AS患者症状减轻,控制疾病活动度和维护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太极拳作为独立的运动干预手段,也在AS的临床辅助治疗中得到了应用。W and等[29]研究指出,8周太极拳练习后,AS患者病情、身体灵活性等显著改善,太极拳可能通过加强骨骼和心血管系统,增加肌肉的控制力和关节的稳定性,减少其它相关并发症。Lee等yob通过临床对照实验,探讨了太极拳对AS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身体灵活性和抑郁症的影响。研究者将40名AS患者随机分配到太极拳组和对照组,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外,太极拳组进行每周2次、每次60分钟、连续8周的太极拳集中练习,之后再进行8周以家庭为基础的太极拳练习,对照组保持常规护理,两组的基线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显示太极拳组的疾病活动度和身体灵活性显著改善。
李晏等m〕研究指出,AS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的比例很高,与年龄、抑郁、焦虑情绪以及疾病活动度有密切关系。AS患者的睡眠问题需要引起风湿科医生的重视。自2005年至今,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与上海仁济医院风湿科进行科研合作,以风湿病患者的医疗健身俱乐部为载体,运用太极拳等方法对AS患者进行运动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太极拳练习适合早期的AS患者,有助于改善AS患者的睡眠质量。太极拳和瑜伽的呼吸方法,有助于AS患者保持胸廓活动度和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太极拳干预对AS的临床研究难点在于如何排除药物治疗的影响因素。
免疫球蛋白(IAA , I}G)是AS实验室检查指标之一,而国内外的多项研究[yz-3}7表明,长期的太极拳练习(3年以上)可以促进人体免疫应答反应,血清IgA ,IgG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此外,太极拳运动能激活机体补体调节的负反馈机制,受试者的T淋巴细胞(CD3',CD4')、细胞因子(IFN-}y ,IL-4)均有提升[}3}0,提示从免疫学角度进一步深入探讨太极拳对AS辅助治疗的作用机制,或许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3太极拳干预在纤维肌痛中的应用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 , FMS )是病因不明的以全身广泛性疼痛以及明显躯体不适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常伴有疲劳、睡眠障碍、晨僵以及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FMS在临床上较常见,好发于女性,美国的FMS患病率为2%,国内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最佳治疗方案应由风湿科、神经科、医学心理科、康复科及疼痛科等多学科共同参与,采取药物和非药物联合协同治疗网。
当前FMS的药物治疗受到诸多限制,包括副作用、成瘾性和耐受性等问题,疼痛问题未能得到彻底、持续的控制[[39]。非药物的治疗方法,包括健康教育和锻炼计划,主要为针对疼痛的管理[[40]n 研究显示太极拳的身心干预作用在FMS患者的症状管理中初步得到肯定。Ta}}art等fa}}对39例FMS患者进行研究,进行每周2次、每次1小时、为期6周的太极拳锻炼,采用纤维肌痛问卷(FIQ )( Buckhardt , Clark , & Bennett ,1991)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 , re&Sherhourne,1992)进行评估,结果显示FMS症状管理和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得到了显著改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美国波士顿风湿病学研究中心W an;的随机单盲试验[faze,引起了运动医学和风湿病临床医学领域的普遍关注。研究者以传统杨式太极拳和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对照,实验组进行每周2次、每次60分钟的太极拳锻炼,持续12周,分别于干预开始前和12周后进行评估,主要内容为FMS (FMS的定义参照ACR1990年的标准)的变化影响问卷(FIQ)评分,次级的评估包括病人和医师整体评估、睡眠质量,6分钟步行时间、抑郁症、‘漫性疼痛、自我效能,以及SF-36的得分。所有测试在24周后又进行了重复评估,以确定效果的持久性。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33例太极拳组患者在临床上的重要评估,包括FIQ得分、疼痛的改善、睡眠质量、抑郁症和生活质量均显著提高,并且改善均保持到24周后。整个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不良事件。这两项研究都表明,太极拳对于管理和治疗FMS可能是有益的。类似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也体现在其他形式的身心锻炼运动,如健身气功、静坐等,可用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症状管理[[43-45]n
I011f' S等[46]在前人研究发现10式太极拳有益于缓解FMS患者症状的基础上,又组织了一项行平行对照的随机对照试验,以8式杨氏太极拳与控制教育对比,101位受试者(平均年龄54岁,其中女性比例为93%)随机分为2组,进行每周2次、每次90分钟、持续12周以上的练习。基木测试是通过测量FMS的影响问卷(FIQ ),对症状减少和生理功能改善
的进行自我报告,分别在基线测试和12周后进行。
次级评估包括疼痛的严重程度(简明疼痛量表BPI )、睡眠(匹兹堡睡眠量表)、疼痛控制的自觉功效和功能性活动。结果表明太极拳练习者与健康教育者相比,FIQ得分、BPI疼痛程度、BPI疼痛干扰、睡眠质量、疼痛控制的自觉功效,以及机体灵活性的变化(包括定时起床、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等)统计学差异均非常显著,其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研究者认为每周2次、持续12周的太极拳练习,为纤维肌痛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包括疼痛和身体功能(如机体灵活性)等,带来了有益的变化。
4太极拳干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系统性y一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SLE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我国大样木的一次性调查显示SLE的患病率为70/10万人,妇女中则高达113/10万人[fap。近年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由组织病理学水平发展到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从而促进了SLE药物治疗学的进步,治疗学的进步也较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延长了生存时间,而诸如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等远期并发症问题则日益凸显,成为新的挑战[4A]n
虽然有氧运动如水疗和散步等锻炼被认为是SLE患者非药物治疗方案的一部分,锻炼有助于防止长期类固醇激素治疗造成的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但从现有文献资料看,相较于其它风湿免疫疾病.运动疗法对于SLE的临床辅助治疗作用的研究报道并不多。Ayfxn等[49]综述了SLE和体育锻炼的关系,当前应用较多的运动干预手段为有氧操、自行车、行走和游泳等,体育锻炼对于SLE病情的控制和并发症显示出一定效果,主要表现在改善心血管系统的机能、肥胖、骨质疏松、睡眠障碍、疲劳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而。Strtimbeck等[50]认为体育锻炼对SLE患者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有氧能力、减轻疲劳、增强身体功能和改善沮丧等。研究还指出,未来的重点应集中于体育锻炼对SLE影响的长效研究,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上。对SLE患者有益的低冲击运动,如太极拳,有助于改善其情绪、耐力和精力,同时低冲击运动不会对关节和身体造成更多压力。
把太极拳作为独立的干预手段在SLE的辅助治疗中运用的报道极少。陆敏华等[5l]探讨了有氧运动(太极拳为主)对稳定期SLE患者运动能力、生活质训练组每周进行3次、每次60分钟的身体练习,其中杨式太极拳40分钟、瑜伽20分钟,以最大心率储备值的2040%为目标负荷,对照组进行伸展练习和健康教育。试验以自我总体感觉(VAS) ,SLE疾病活动指数(9LEDAI)、身体工作能力(PWC170) ,生活质量(SF-36)和心理量表(POMS)作为评估内容,分别在入组前、3个月和6个月进行测试。结果:两组患者入组前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2组患者的VAS,PWC170,POMS和SF-36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2组间比较,训练组的VAS,PWC170和SF-36中的社会功能和心境评估等显著好于对照组,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提示,太极拳练习对稳定期SLE的疾病发展没有不良影响,稳定期SLE患者可以在医疗监护卜采用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持续练习6个月以上,用以改善运动能力、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复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长期使用药物副作用明显,患者生活质量和有氧能力低卜,疾病活动度、机体损害、疼痛以及日常活动能力等均会影响患者对自我健康状况的认知[[52],纤维肌痛、疲劳、焦虑抑郁、家庭及社会及病程等也是影响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评价SLE的病情及预后时至少应包括3个独立因素,即疾病活动性、累积器官损伤及生存质量[53]。而研究证实,太极拳运动对于身体活动、情感反应、睡眠、焦虑、抑郁等生命质量的不同方而均具有改善作用[[54]。目前太极拳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干预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正在进行中,太极拳在SLE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将获得更多关注。
5太极拳干预在并发症—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风湿免疫性疾病以炎症导致关节破坏为主要特征,由于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和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肌肉力量减弱,在临床治疗中还需要对患者的心血管和呼吸机能等方而的并发症进行评估[55-SA]。目前,专门研究太极拳在风湿免疫类疾病并发症方而应用的文献不多,但其他相关研究显示,太极拳在改善心血管系统机能及骨质疏松症方而的作用得到了初步肯定,可为风湿免疫类慢性疾病并发症的辅助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杨树东等[59]研究认为,长期练习太极拳可有效改善人体末端微循环状态,提高人体对于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起到祛病强身的作用。邱平等[60]认为练习太极拳对血流状态的改善最为明显,对促进微循环的灌注、减少红细胞的聚集及预防白色微血栓的形成均有良好作用。Taylor-Piliae}b`}对太极拳应用于心脏辅助训练做了文献综述,显示太极锻炼具有潜在的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效益,认为进行太极拳这种健康相关的动作练习,是一种低成木、高效益的生活方式。Yeh等f}zl研究了太极拳对心脏衰竭患者生命质量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每周2次、每次1小时、为期12周的太极拳练习,对于已经接受标准药物治疗慢性心脏衰竭患者,可以提高其摄氧量峰值,增加6分钟步行的距离,是一个有益心脏衰竭患者提高生命质量和功能能力的辅助治疗手段。他们[+3 }系统评估了太极拳运动对血压影响的文献,认为太极拳锻炼可以降低血压,增加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并可作为传统高血压管理中实用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此外,Yeh等+}还对太极拳练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风险进行了综述,29项研究满足入选标准,其中包括9项随机试验、14项非随机试验和6
项观察试验,研究的主题包括3例冠心病、5例心力衰竭,10例异质种群、11例心血管疾病,有初步证据表明太极拳运动可能是一种有益于心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
近十几年来,对于太极拳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趋于成熟[[65-6A],骨质疏松是风湿免疫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太极拳练习对其具有潜在益处。龚敏等[69]认为力量和耐力性训练可增加骨密度,尤其负重锻炼最有效,但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并不适用高强度的运动方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更适合中老年人,能使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得到良好锻炼。姚远等[70]通过C沙ex II+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经过16周太极拳练习的65~70岁老人的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进行标准化、定量测试,结果发现长期练习太极拳可发展骨骼的支撑力和肌肉体积,从而加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有助于减缓骨质流失;此外,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卜肢肌力强,且长期练习太极拳组比短期组强。Chan等ou设计了一个纵向随机前瞻性试验,132名健康绝经后妇女通过12个月的108式太极拳练习,外周骨定量CT(pQCT)测试发现,在减缓远端胫骨的骨质流失方而,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有2.6-3.6倍的显著性差异。Qin等f}z}研究认为,规律的太极拳练习与绝经后女性早期保持较高的骨密度以及较好的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相关。Woo等f}37对180名老年社区居民进行了太极拳和抗阻训练干预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太极拳组还是抗阻练习组,髓部骨密度的流失量均明显低于无练习组。Shen等[74}采用太极拳和抗阻练习对28名久坐不动的老年人进行了随机试验,结果也显示太极拳练习有利于减少老年人尿液的钙质流失和增加骨的代谢。Qin等[75]发现有4年以上太极拳练习经验的早期绝经后妇女,腰椎、股骨近端、月圣骨远端的骨密度显著高于久坐不动的对照组。他们随后的研究还证明长期规律的太极拳练习与骨密度和神经肌肉功能提高有相关性[76]。Lee等[77系统综述了太极拳运动改善骨质疏松的有效性,相较于久坐的生活方式,太极拳对改善练习者的骨密度丧失有明显优势,能接近补充钙剂者的骨密度表现。
郁嫣嫣等网研究发现,太极拳结合局部抗阻训练,可延缓负重部位的骨量丢失.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途径,对预防股骨颈骨折有重要价值;太极拳练习有利于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进而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邹军等[79]研究发现,太极拳长期练习者腰椎、左股骨颈和左W and ' s二角区的骨密度高于普通人群,而且平衡能力强。
6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太极拳运动安全易行、身心兼顾,作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能够缓解疼痛、促进睡眠,改善身体功能,提高机体灵活性,以及提升信心和生活质量等方而的效果,已初步得到了临床的证实。然而,与其它运动干预的研究相比,存在以卜几个履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主要停留在疗效与功能改善上,缺少机制探讨,研究方法和评估手段主要以量表和个体自我感觉为主,缺少定量的实验研究。
(2)风湿免疫性疾病木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太极拳作为一种临床辅助干预手段也存在潜在的风险,当前的多数研究忽略了太极拳指导者的教练资质要求,太极拳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安排不精确,量化度低;大部分研究的干预周期为8一16周,对于该类慢性疾病而言,干预时间较短,应当进行1年或更长时间的持续追踪研究。
(3)多数研究没有明确如何排除药物的干扰因素。多数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必须长期持续用药,如何设定标准、排除药物影响,是太极拳临床干预研究无法回避的重点和难点。
(4)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等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比,太极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干预应用较少,在评价SLE的病情及预后时至少应包括3个独立因素,即疾病活动性、累积器官损伤及生存质量,已有研究显示太极拳运动针对生存质量的不同方而具有改善作用,对于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并发症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这或许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研究趋势展望
国内的太极拳研究者正积极与美、加、日、法、德、芬兰等国家合作,进行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国际联合研究,从功能改善逐步深入到细胞因子层而的机制探讨,这将为太极拳干预在临床医学的应用提供更多量化的客观证据。太极拳等运动干预手段,作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辅助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作用机制将进一步得到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