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长期太极拳运动对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及慢性病发病率影响。
将参加试验老人进行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并分为对照组(n=62)和太极拳组(n=63)。
对照组不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太极拳组每周锻炼3次,每次30~40 min。
观察其对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影响,6年后追踪结果及其慢性病的发病率。
结果
2年后,太极拳组的血压、体重、腰围均低于对照组(P<0.05)。
6年后随访发现,对照组因心脑疾病死亡2例,伴其他心脑疾病12例;而太极拳组死亡1例,伴有其他心脑疾病4例。
太极拳组慢性病发病率(9.52%)明显低于对照组(33.87%)(P<0.01);
6年后太极拳组的血压、腰围、臀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长期太极拳运动可改善中老年人群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据 WHO 研究调查,导致全球死亡各种危险因素中前3位是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在全国全因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占 50%,恶性肿瘤占30%。在中年后主要心脑血管病是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而高血压又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眼底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1]。但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都是可预防、延缓和控制的疾病。2012 年欧州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指出,心血管病的预防贯穿终身[2]。进入21世纪,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预防心脑血管病将成为紧迫任务。太极拳运动以其轻柔温和、均匀连贯、自然流畅、圆滑协调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不仅可以延年益寿和养生健身,且近年对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3-4]。本研究重点观察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群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及慢性病发作的预防。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门诊老年患者 125 例,年龄 45~70岁,其中男性 27 例,女性 98 例。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排除标准:痴呆、平衡障碍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入组前对所有对象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和试验前后详细的资料登记,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及慢性病发病情况。并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 62 例,太极拳组 63 例,两组人群按时参加健康教育,饮食、营养状态基本相同。并且在临床观察前没有规律的运动计划,试验观察期间试验者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变。两组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所有试验对象进行定期宣教,系统宣传骨质疏松防治知识和太极拳运动优势。对照组:试验期除定期参加宣教外,保持日常生活活动和各种生活习惯不变,试验观察为2年。
太极拳组:定期对试验对象进行太极拳基本功训练和锻炼注意事项的教育。太极拳训练前先行压腿、步行、徒手操等放松准备活动。试验第1个月练太极拳基本架势和套路(24 式)、基本动作和技术路线;从第2个月开始进行有计划的太极拳套路练习,前期主要为高难姿势训练,每周练习时间不少于3次,每次练习30~40 min,试验时间为2年。
1.3 评价标准 对所有试验对象每 3~6 个月测一次血压、体重、身高、腰围、臀围。所有的测试数据由专人负责登记和测试。并对所有的试验对象进行6年后的随访。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釆用 (xˉ± s) 表示,计量资料试验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试验对象的慢性病发病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所有受试者治疗前两组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血压:2 年试验及6 年随访发现,太极拳组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见表1。体重:2 年试验后,太极拳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明显下降(P<0.01),而 6 年后随访发现两组体重均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腰围、臀围、身高:6 年随访发现,太极拳组腰围、臀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小(P<0.001),身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2 慢性病发病率及其死亡率 死亡状况:在 6 年后的随访中,对照组 2 例分别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死亡,而太极拳组1例因抑郁后肺感染死亡。见表3。慢性病的发病率:从 6 年的随访结果发现,太极拳组慢性病的发病率(9.52%)
低于对照组(33.87%)(P<0.05)。太极拳组心脑血管病总发病率(6.35%)较对照组总发病率(19.35%)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但太极拳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下降趋势。见表3
讨论
2012 年欧州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指出: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越早越好,且要坚持终身。并再次强调健康人群的8个标准:不吸烟、适度运动(每次30 min,每周 5 次)、 健 康 饮 食 习 惯 、 不 超 重 、 血 压 <140/90mm Hg、总胆固醇<5.0 mmol/L、血糖正常、无过度压力负荷。进入 21 世纪,我国人口近 13 亿,60 岁以上人群已达10%,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如何指导中老年人群选择更适宜的健康运动方式这一问题就摆在我们康复人员的面前。
有研究表明,有氧训练利于改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患者安静状态血压[5]。Petrella对39项高血压康复治疗研究发,运动是原发性高血压最初始的重要治疗方法,尤其是低强度的运动效果较好[6]。运动降压的主要机制可能是运动调节大脑皮质及皮质下血管运动中枢,改变其反应性过高的状态,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和儿茶酚胺的浓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肌群内毛细血管扩张,导致其数目和密度增加;改善血液循环及代谢,促进尿钠排出;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脂代谢等[1]。
太极拳不仅是强身健体运动,更是有氧运动。其动作柔缓均匀、连贯圆活,配合均匀而深沉的呼吸,使血管运动神经的稳定性及血管平滑肌弹性度提高,血管舒张,顺应性增高,血压下降[7]。而从能量供应角度来看,太极拳又属于有氧运动,可促使人体贮存的毛细血管网开放,对提高酶的活性和机体物质代谢改善可起到促进作用[8]。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脂蛋白酶活性提高即可改善脂肪代谢,对预防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意义重大。所以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可以使心脏徐缓有力,有效地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工作能力[9]。太极拳有助于促进中老年人群的协调和平衡,并利于防跌倒,且可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老年人慢性病发生。据报道,长期运动可以使冠心病、脑卒中、2 型糖尿病、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病风险降低20%~30%[10]。但研究长期练习太极拳疗效的文献报道甚少。
本研究中,太极拳组人群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血压正常或血压偏低者其血压则维持在正常水平,说明太极拳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通过对患者6年的追踪随访发现,长期太极拳锻炼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作用是肯定的。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可增加2 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相关疾病发病率[11]。适度运动和体力活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燃烧脂肪,若与饮食控制相结合可起到良好的减重效果,即使不能够使体重恢复到正常的水平,适当地减轻(如将体重减轻5%~10%)也可显著降低肥胖者相关疾病的发病危险[1]。另外,随着年龄增大,食欲逐渐下降,若运动量减少或不运动,体重即使下降,腰围仍还增大,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本研究 6 年后的随访显示,两组人群的体重都有明显的下降,且太极拳组人群的腰围和臀围均较运动前有显著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骨量不断丢失,有些人会变得越来越矮小。本研究发现,两组人群的身高均有下降趋势,但对照组身高下降更明显,这反过来证明太极拳有预防骨量丢失和压缩性骨折的作用。
目前慢性病所致的疾病负担已超传染病,死亡人数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0%,所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2]。从 6 年随访发现,太极拳组的慢性病发病率为 9.52%,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为6.35%,而对照组则分别为33.87%、19.35%。表明长期太极拳运动在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慢性病发病率是卓有成效的。
综上所述,太极拳运动不仅适合中老年人群的锻炼,更可以调节血压、减轻体重,进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