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推-
袁 修 刚 道 长
平凡生活与英雄梦想
袁修刚,道号师懋,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馆长。在道观、武馆比比皆是的武当山下,一介白衣的道长的确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和所有学生一样,他每天的工作繁忙而琐碎:晨起练功、教学、考察学生学习情况、处理武馆事务。这不是一个会让你在街上为之侧目的人。但是平凡琐碎的生活表象之下,他看到的武当比其他人都来得深刻而长远。
武馆“十年如一日悉心耕耘”袁校长自幼习武,最初是因为兴趣和强身的需要。数十年习武,从少林到武当,最终落脚武当山潜心修行武当武术。师从武术大师钟云龙,并于2003年创立了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在谈起武馆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袁校长话语里的自豪感。他详细介绍了武馆的基本情况和教学模式,也谈到了该武馆的独特性。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是当地规模最大的武馆,吸引了许多当地及外地学子前来学习。通常,武馆学子的一天始于晨练,不同班级的学生聚集在玉虚宫内,由专业的武馆教练指导训练。通常,武馆学子的一天始于晨练,不同班级的学生聚集在玉虚宫内,由专业的武馆教练指导训练。武馆设有长期班和短期班。长期班主要按年龄分为少年班和青少年班, 少年班的学生多是当地小孩,他们在上学之余(如中午、晚上、周末等)参加训练,孩子们多是五到十岁,学习水平属于半专业性质;青少年班则以十多岁的学生为主,他们是全日制学生,多是来自各地的武术爱好者,属于专业学习,每天练功时间长达八个小时。短期班主要是养生班,一年四季随时开班学习,自选项目,以锻炼身体为主,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工作人士和老年人等。武馆另专门开设了暑假班,吸引了许多外地甚至海外学子。他们通常会在暑假期间住在武馆,开始为期一两个月的训练,以强身健体为主。武馆在鼎盛时期的学生规模达到了240余人次,其中专业练武的约有50到60人。但袁馆长仍表示由于住宿等硬件设施不足,无法容纳更多的学子,导致学员规模较为有限。
跟其他武馆不同,袁校长一直很重视武术专业人才的科学培养,采用了五年制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培养体系。专业班的学习中,前三年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强调打好基础,后两年加强专项训练,同时系统学习太极武术,巩固原有基础,注重拆招对招的实战训练。通过长时间的科学教学,武馆培养出了许多专业武术人才。其专业武术技能和武术理论修养明显区别于其他速成的学员。正是这种实干的作风推动武馆走到了今天,跻身成为武当山本地的文化坐标之一。抓质量是武馆的灵魂所在,尽管现在养生班风靡市场,但袁校长从未放松过专业班的训练,甚至专门出资免费为贫寒的学子教学。十年如一日的悉心耕耘使武馆成长到了现如今的规模,然而在远扬的名声之下,武馆的发展实则走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艰难局面。
传承“浮华世界里孤独守望”据我们的街边调查得知,大多数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都对武当武术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同时认为武当武术的传承工作做得尚可。但通过对袁校长的采访,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更真实也更残酷。
武馆的发展套路,现在和过去已经发生了很大区别。以前的武馆,是单纯练武的地方,学徒聚集在一起接受长期的武术训练,武馆以培养专业武术人才为生,也以此为主要的盈利方式。因此,不存在武术继承的困境。然而现在整个武术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武当武术本身的特殊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武馆进行短期学习,以达到养生的目的。由此形成了现如今的养生班与专业班并行发展的模式。所谓养生班,顾名思义,是供爱好者短期学习的地方,针对的多是老年人及游客。虽然教的也是传统武当武术如太极拳、太极剑等,但区区一两个月的学习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武当武术的要领。
而专业班的训练则与传统套路相似,袁校长采用五年制的学习模式,培养专业的武术人才。这样的选择,难度可想而知。最主要的便是资金问题。不难发现,专业班的学费远低于养生班。袁校长坦言,教一个短期的外籍学员或者国内成年学员,一两个月总费用可以达到万元,但培养一个武术专业班的学员,一年的吃住学总费用只有一万五千元。遇到个别经济困难的徒弟,袁校长还会进行补贴免费教学。
从经济利益上看,两者差距悬殊。另外,养生班和专业班对于教学的要求也不同。从时间上看,养生班时间短,难度低,不系统;而专业班是全日制的教学,全年基本无休,时间成本上,两者有巨大的差别,这进一步导致的是经济成本上的差别;从师资上看,由于养生班难度相对低,稍有基础的弟子便可以进行教学工作,而专业班则需要专业的、高难度的训练。由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孩子们未来在社会上谋求出路也是袁校长的忧虑。因此,除了袁校长亲自指导外,他还专门请来了很多老师来教文化课,以提高专业武术班学员的综合修养。然而,这在不加收学员任何费用的情况下,自然又产生了一笔花费。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近几年专业班的开展越发艰难。但是在这样恶劣的市场环境下,袁校长选择了坚持——做大做强专业班。
顺境中的坚持是识时务的顺应时代的选择,而逆境中的坚持则需要一份逆流而上的恒心。为什么选择坚持?他有自己的态度。专业班的培养不同于养生班,其时间长、强度大,对教练水平的要求更高,对每位学子的时间、精力投入也更大,这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支撑。袁校长提到,许多小武馆之所以取消专业班也不全是因为追逐利益,确实是迫于现实压力无力支持。另外我们了解到,武馆资金来源方面基本上都来自于馆长自身的投入,很少得到其他方面的支持,这使专业武术的传承更为艰难。“我之所以要把武馆坚持下去,就是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来传承真正的武当武术。”这是当我们问到为什么坚持开办专业班是袁校长的回答。
传承,是整场访谈中他提得最多的字眼。传承,不是什么陌生的话题。可是从这个质朴的武者口中听到时,我心里没有了那些空洞的口号与仪式,留下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动与焦虑。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开始了回顾传统的历程,我们提出了更响的口号,我们口口声声地说着“要发展更要传承”,但是说的人多、做的人少,但有些事业,是经不起等待的。所以,我对那些真正守护传统的实干家们,有着由衷的敬佩。袁校长对于武当武术的传承,有着这样一份质朴的坚持。他说,现在办武馆、收徒弟确实赚不了什么钱,但是不能不办,传统的东西不能丢。武当武术发展已有千年历史,不能在我们手里断代。
我们现在确实面临困难,这种困难不同于文革时期的困难。那时由于外部环境的限制,不准练武术。他们就在晚上点灯练习,或者在地下室练。老一辈的就是靠着这种精神把武当武术传了下来,这就是传承。但是当年老一辈的武术大师还在,武术人才不缺,所以我们是有希望的。现在许多老一辈的已经去世了,如果我们现在放弃了专业班的培养,等到我们这一辈离开的时候,武当武术就是真的脱节了。所以关键还是人才的培养。武术的传承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继承,如果不能系统性培养一批真正掌握、领悟武当武术的专业人才,不管武当山的旅游、文化、宣传工作做得多么出色,武当武术的传承都是无稽之谈。而培养人才不在朝夕,是需要长期时间、精力的积淀的,能完成这种累积的,只有武馆,只有专业班的训练。袁校长的坚持,不乏英雄主义的影子。在不利的外部条件下,选择坚持,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这种守望,是孤独的,因为有现实予以羁绊,利益予以诱惑,旁人予以阻挠。英雄式的拯救永远是歌颂的主题,但却不是传统延续的方式。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足以支撑文化的传承。但这不是对个人力量的否定。在最艰难的时候,总得有人走出第一步,开拓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人,也是释放信号,唤起更大的力量。武当武术的传承中,袁校长的努力有目共睹。但正如他所希望的,更重要的还是唤起政府的支持。传统的保护与继承是很大的工程量,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政府力量的介入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完整地保护传统武术的渠道,武馆是平台,但资源的提供、资金的支持、人才的吸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只有当政府在态度上予以转变,在政策上予以支持时,武当武术的传承才能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但无论如何,一介平凡武师扛起武术传承的大旗,纵使势单力薄,也是不得不为之震撼的。武术传承的内核,大抵如此。
查看更多道家养生、武当太极拳、武当太极剑、武术视频,
#p#分页标题#e#请访问本馆官网: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
https://www.wudangpai.com
(或点击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
如需咨询请拨打
全国统一免费热线:0719-5666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