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的运动是相反相成,循环往复的;以无为的心神去修道反而促成功德的无不为。这事修道的根本动力。“静极生动”。当你在清醒无欲念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时候,身体内真气循经络运行而出现动感。这种动感较强劲时,就会促使形体的颤动、抖动、拍打、按摩、跳动等。各种的肢体运动时柔时刚,姿态多端。而这些动象 的出现,又必须以心神的微弱意识发出指令而逐渐趋于平静安定,“动极复静”。而气归丹田,缓缓收功。故不能让其动势越趋强烈而损害身心。所以柔弱的意识乃是促成修养生之道功德的最佳方法。
万物生于有形的天地。如人体这小天下的形神其来源于具有阴阳属性的物质,而这阴阳物质则赖无形的炁而成。所以人体这天下的一切物质(实有的存在)有赖于无形的炁去促成其运动变化也。
反者道之动。这事老子伟大实践经验之谈。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他通过修道而体现了自然界之中,事物的运动变化自有其规律性。而“反”就是其中一个规律。譬如:阴与阳、动与静、有与无、虚与实、强与弱、柔与刚、上与下、前与后、内与外、往与返等等。这种相反相成的作用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力量。
例如常言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飞机、轮船有反向的气流水流才能前进。在修道方面,古之圣人从静功中出现动象,在动功中出现静态,所以形成了动静兼修的养生方法。太极拳就是修道者从静修中出现动态;经过千百年的演化而形成近代人们所知晓的太极拳运动。太极拳是修道系统工程的产物。从太极拳的经典理论中,无不深谙道家哲理。例如“守中”。太极拳是守中的运动。经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生长于地,命悬于天。”“进、退、顾、盼、定”。定着中也。如无中定劲,即末有根基也。“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虚实易分清楚”。均言守中也。
“反者道之动”。太极拳是反向运动。经云:“有上即有下,有钱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
“弱者道之用”。太极拳是柔弱运动。经云:“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运劲如抽丝”。“无形无象,全体透空”。等等。太极拳运动为世人所瞩目,其原因乃因为他是道家哲理的具体运动。是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养生之道。
反者道之动,人出生后,随着长大壮老的后天思维活动,体内真气的消耗大于补益。物壮则老是谓不道。而修道者则与此相反,减弱思维活动,至返还先天无欲状态,因而体内真气活跃,能量不断得到补充,成为修道得道的动力。
本文出自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更多武当功夫、武当太极拳、道家养生知识请访问官方网站:https://www.wudangp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