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疾
深秋的南京,疏风阵阵。庄严肃穆的内宫庭院,如死一般寂静。
在乾清殿门前,一位面色肃穆的男子,在殿前远眺。一个影子,由远及近,一路小跑,直奔殿来。
“报皇上,派去的探子回报,朱允炆不知所踪,踪影全无,目前无法探查到他的下落。”
“什么,我派出去的皆是探查能力极强的探子,怎么会这样?”朱棣顿时脸色一黑,心情极其复杂,沉思道:“此子不除,我心病难消,夜不能寐啊。”
“皇上,那朱允炆,与天斗与地斗也斗不过您,何况他手无缚鸡之力,如今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足为虑。”来者劝道。
“咳…咳…咳…”一阵剧烈的咳嗽从朱棣口中传出,“要是如此,我也不会如此费神了。”
自从数日前与那七子在瓢泼大雨中苦战后,朱棣便染上风寒,身体每况愈下。更要命的是,近来每天晚上都重复着同一个噩梦,导致多日以来,半夜从睡梦中惊醒,汗透衣襟,无法入睡。
伴随着又一阵猛烈的咳嗽,突然从朱棣口中咳出血来,浓稠暗黑。
忽然,朱棣感到头部眩晕,四肢乏力,便只身重重的倒在地上。
众人见状,慌忙扶起来,呼道:“快传御医,快传御医…….”
求医
在乾清殿内,太医顾城正把着朱棣脉象。周围的太监左右奔走,嘈杂不堪,甚为忧虑。
“我的病到底如何?”朱棣嘶哑道。
“恕微臣直言,陛下原本为风寒之症,加以调理,不日便可恢复。”顾城道,然而由于心病入肺腑,加之陛下连日夜不能寐,操劳过度,急火攻心,才导致咳血。
“依微臣看来,治愈风寒不难,难的是如何治愈陛下的心病,否则,如此下去,陛下可能有……”
“可能有什么?”朱棣问道,
“可能有……”
“微臣不敢言。”
“有什么不敢说的,如实说来,朕恕你无罪。”
“可能有性命之忧啊,皇上。”顾城无奈道。
听罢此言,朱棣脸色深沉,心想:“征战杀场多年的我,多少次被暗箭,毒器所伤,命悬一线,都熬过来了,反而手握天下社稷,正欲大展宏图之时,却被命运捉弄。”
忽然,朱棣大笑起来,“可笑,可笑,想我朱某人贵为天子,受天道庇护,会被小小的心病所挟制?”传令下去,寻访全国名医,如有能医治好朕心疾之人,必庙堂上供,享尽荣华富贵。
数日之内,天下皆知,天子患有心疾,遍寻名医。
隐修
话说那朱允炆,逃离京城后,便一路向南,历经波折,最后在那撑船道士的帮助下,成功出海,逃亡南洋。有史料推测,郑和下西洋,便是为找寻朱允炆踪迹而得以成行,是为后话。
再说那道士,在帮助朱允炆出逃后,便回身到湖广行省,偶然途经一名为“郧阳府’的地界儿,便觉此地,有七十二峰,附三十六岩,峰峰独立云端,岩岩气势磅礴,是为隐修福地,便开凿洞口,名曰:净乐,意为清静之所,无“永乐”俯照之地,居住于此。
有道是:
混沌初分有此岩,此岩高耸太和山。
面朝大顶峰千丈,背涌甘泉水一湾。
石缕状成飞凤势,龛纹绾就碧螺鬟。
灵源仙涧三方绕,古桧苍松四面环。
雨滴琼珠敲石栈,风吹玉笛响松关。
角鸡报晓东方曙,晚鹤归来月半湾。
谷口仙禽常唤语,山巅神兽任跻攀。
个中自是乾坤别,就里原来日月闲。
此是高真成道处,故留踪迹在人间。
古来多少神仙侣,为爱名山去复还。